經典醫案
痢疾案
萬友生
【摘要】
【關鍵字】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痢疾案
例1. 張某某,男,30歲。
患赤痢日四五行,里急后重,身有微熱,舌赤,脈弦數。投以白頭翁湯加減: 白頭翁30克,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連服3劑即愈。
例2. 劉某某,女,32歲?;汲嗔《嗳?,腹痛里急后重,日二三十行,口干,舌紅,脈弦細數。投以白頭翁湯加減: 白頭翁30克,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北沙參30克,僅服1劑,腹痛里急后重即大減,下痢亦隨之而減為日行四五次,守方再進數劑而痊愈。
例3. 萬某某,男,38歲。1955年8月間,患赤痢,始見發熱不惡寒,頭悶微痛,舌苔白黃而膩,脈象浮數,下痢純赤,當日約下八九次,腹痛里急后重,上午進葛根芩連湯合黃芩湯: 葛根15克,黃連9克,黃芩5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1劑。下午熱漸退而下痢未減,改用黃芩湯加白頭翁: 黃芩5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白頭翁10克,再進1劑(前后兩劑,水煎分4次服,每隔4小時服1次)。晚間下痢次數見減。次日身熱退清,頭悶痛除,白苔見退,脈轉和緩,下痢仍赤,但次數遞減,改方用陳士鐸治痢方加減: 當歸15克,白芍15克,萊菔子10克,枳殼5克,檳榔5克,青皮5克,銀花10克,生甘草10克,日進1劑。第3天下痢漸止,赤已盡除,舌苔漸凈,食欲已開,病乃告愈。
《傷寒論·厥陰病》篇說:“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白頭翁湯是后世治痢的祖方。痢疾是因土中濕熱蘊結而木火下迫腸間所致。這可從其所謂“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看得出來。因為痢疾的里急后重而脈弦,即肝木橫強失柔之象,故善治痢者,莫不注重調肝(如疏肝、清肝、柔肝等)。白頭翁湯所主治的熱利下重便膿血口渴脈沉弦數,顯屬熱勝于濕而傷及血絡之證。方中白頭翁和秦皮、黃連、黃柏四藥也顯然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血作用。尤其是白頭翁更具有疏肝清肝的效能。又黃芩湯和四逆散中所包含的芍藥甘草湯,具有柔肝緩急的良好作用,對痢疾腹痛里急后重尤有殊功。后世治痢下膿血及后重窘迫的芍藥湯(白芍60克,甘草10克,木香10克,檳榔10克,黃芩15克,黃連15克,當歸尾15克。如服后痢不減,加生大黃10克),就是在黃芩湯基礎上發展而成。此方主要就妙在重用芍藥甘草湯以柔肝緩急。常見熱痢服此,里急后重迅速解除而大便暢行,收到“治痢還須利”的穩效、高效,并顯示出治痢調肝的優越性。這就是我在上述三例治驗中都重用白頭翁配合芍藥甘草湯的理由所在(編者按: 參看(萬友生醫論選)“痢疾的辨證與治療”一文)。
例4. 范某某,男,1歲。1992年10月23日初診: 患白痢近3個月,大便日二三行,帶白凍。久治少效,且大便次數增多,白凍更多,面白無華,肢涼,小便短少,尿流點滴斷續,指紋青過氣關。投以活人敗毒散: 黨參30克,云苓15克,甘草10克,枳殼10克,桔梗10克,柴胡5克,前胡10克,羌活10克,獨活10克,川芎3克,薄荷3克,生姜3片,3劑。10月26日復診: 藥后顯效,白凍已無,大便轉黃,日一二行,呈稀糊狀,指紋退至氣關以下,守上方再進3劑而愈。
喻嘉言首創“逆流挽舟”法,用活人敗毒散治痢疾初起有惡寒等表證或雖失表于初而“不日之遠”,表寒證仍在者,均可用活人敗毒散取效(參看《萬友生醫論選》“逆流挽舟法在痢疾治療上的商榷”一文)。本案患痢已近3個月,只有里證而無表證,似不宜用逆挽之法。其所以仍用活人敗毒散全方取得高速療效者,是因本案白痢日久,寒濕困脾,以致氣虛下陷,清陽不升,故現下痢純白,四肢冰涼,面白無華,指紋青過氣關等癥,而活人敗毒散方不僅能解散風寒濕邪,且能升發脾氣以舉清陽之故。由此可見,活人敗毒散治痢無論新久,有無表證,只要證屬寒濕而脾氣虛陷的,用之均有良效,本案即其例證。
萬友生論外感病近代名老中醫經驗集